百利刻通快康寶治療儀疾病治療俞穴部位參考表:
1、 合谷
位置:手背的第一、二掌骨之間
功能:對牙齒保健以及喉嚨痛,五官科疾病都有效,頭痛牙痛、口眼歪斜等。古人云“面口合谷收”。
2、 內關
位置:手腕橫紋正中直上三指兩筋間
功能:對治療心經,肺經各種疾病,胃不適、心慌、惡心嘔吐、多汗、高血壓、半身不遂、經閉等,有寧心、安神、理氣、止痛效果、配合外關可降壓。
3、 外關
位置:手背橫紋上三指兩骨之間
功能:配合內關可降壓,能量場穿過內關、外關可有效針對中樞神經和植物神經進行調節,手腕的血管神經豐富而表淺,均衡符合能量場可直接有效的散風、解表、清熱消炎和通經活絡之功能。
4、 神門
位置:仰掌、腕橫紋之側端凹陷處
功能:主治神經衰弱、心悸、健忘、多夢、心肌缺血。
5、 通理
位置:神門上一寸處
功能:主治:心悸、咳嗽、心動過緩。
6、 太淵
位置:仰掌、腕橫紋之橫側凹陷處。
功能:主治氣管炎、哮喘、胸脹、橫腕關節癥。
7、 列缺
位置:撓側、腕橫紋上1.5寸
功能:主治蕁麻痹、頸項強痛、語言不清、腕關節軟組織疾患。
8、 陽池
位置:輕握拳、伏掌、腕背橫紋內3/4與外1/4交界處。
功能:主治五官病證,瘰疬,脅肋痛,上肢痿痹不遂。
9、 曲池
位置:曲肘橫紋頭處
功能:清邪熱、通腑氣、疏經絡、調氣血、利關節、祛風濕,對高血壓、蕁麻癥、外感、月經不調等都有療效,又為強身保健之穴。
10、大椎
位置:第七頸椎與第一胸椎棘突之間
功能:防治呼吸系統疾病,咳嗽、氣管炎、哮喘、減少發熱是退熱穴、防止上感。
11、風池
位置:耳側后發際凹陷處
功能:感冒頭痛、頸項強痛、中風后遺癥等。失眠、健忘、面癱、鼻塞、肩背痛、醒腦開竅、疏風清熱、活血通絡。
12、關元
位置:前正中線臍下3寸
功能:泌尿系統疾病,前列腺疾病,月經不調,防止慢性腹瀉、腹脹、虛喘等。
13、中脘
位置:前正中線臍上4寸
功能:治療中氣不足,腸胃神經官能癥等、便秘、胃酸過多等。
14、脾俞
位置:第十一胸椎棘突下,旁開1.5寸
功能:治療消化系統疾病,如急慢性胃炎、胃及十二指腸潰瘍癥,胃下垂、消化不良、食欲下降、胃痙攣等。
15、足三里
位置:位于小腿外側,犢鼻下3寸,犢鼻與解溪連線上
功能:足三里是“足陽明胃經”的主要穴位之一,增強體力、消除疲勞、預防衰老、為長壽穴,調節胃腸功能治療胃腸病,有健身作用,且補氣益腎,對虛勞諸證、耳鳴、眩暈、腰背痛,尿頻有較好的治療作用。
16、三陰交
位置:下肢內側,足內踝上3寸
功能:主治消化不良,腹脹、脾胃虛弱、腸鳴、便秘、防治高血壓、冠心病等。
17、涌泉穴
位置:足底,蜷足時足前部凹陷處,約當足底第2、3跖趾縫紋頭端與足跟連線的前1/3與后2/3交點上。
功能:主降一切,降壓、降血脂、降血糖、降血粘;肺系病證,大便難,小便不利,奔豚氣。。
18、阿是穴
位置:位于病變的附近,古人云:以痛為腧,有痛即是穴,也可在與其距離較遠的部位,沒有固定的位置。
功能:緩解各種原因造成的肢體,肌肉、關節、疼痛、麻木、屈伸不力,可直接哪痛治哪,即可通過血液循環的改善促進炎性分泌物吸收消散,消腫治痛。